资讯中心 · information Centre 文化中国,美好万景
肩负城市发展使命 致力传播传统文化
资讯中心 > 媒体报道集团要闻媒体报道视频中心
2014年10月28日

廖伦万:文化地产-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发扬

分享到:
文章来源:成都市企业文化建设商会专访 浏览次数:
【文交会走近总裁系列】廖伦万:文化地产-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发扬
2014-10-27 成都市企业文化建设商会

记者/曹溯辰 撰稿/任睿娟
 
“文化地产是我们国内房地产发展的大方向。”作为眉山最知名的房地产企业家之一,万景集团董事长廖伦万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说的最多的词不是“地产”、不是“房子”,而是“文化”:“光做房子太简单了,而我们,是要把房子做成地域文化和城市精神的一部分。”
继承传统 用产业让文化落地
对中国人来说,土地代表着家园,而家园与其地域文化浑然一体,恰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。《大学》中讲“有德斯有人,有人斯有土,有土斯有财,有财斯有用”,不仅道出了中国人传统的财富观,同时也阐释了以“文化”和“人”为根本的土地理念。引申到今天的房地产领域,“土”可以理解为房子、地产项目,“德”代表文化和社会效益,“财”和“用”则表示经济效益。怎样让服务对象在土地和财富和文化中实现生活的和谐、美好,让房子成为以人为本、承载文化和财富的文化地产,是四川万景集团董事长廖伦万研究的主题。 “要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,首先是文化的复兴。文化是人的精神家园,如果没有产业支撑,文化就如同浮萍。中国的房地产行业,先仿欧洲、美洲,西方国家全部仿完了,最后回到原点,发现中国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东西才是最好的,是我们最需要的。地产跟文化一样,都要以人为本,落地生根,中国的才是世界的。”廖伦万是一位土生土长的眉山人,他认为为眉山人造房子,必须要尊重眉山人的文化传统:“上海有新天地、成都有宽窄巷子,而我们眉山有什么呢?三苏文化就是我们眉山文化的标志。”
 
眉山是苏氏父子的故里,坐落于城西的三苏祠就是当年苏氏父子的故居,清代宰相张鹏翮曾为三苏祠大门撰写对联,盛赞“一门父子三词客,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眉山人从小就听着三苏的故事长大,而三苏留给眉山的文化遗产,在发掘和传播方面,还有很大空间和潜力。近年来,廖伦万带领他的万景集团,以三苏文化为主题,先后开发了眉山东坡外滩、万景·东岸雅院、万景·九巷十坊、黄冈东坡外滩等文化商业地产项目,脚踏实地地践行眉山市政府“文化立市”的号召,秉承“景城一体、文城一体”的理念,给眉山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订做了一张张城市文化名片。现在,一下成乐高速,就可以看到万景·九巷十坊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“宋风今韵“街巷,万景独有的钟楼、牌坊、中国结等三大标志性建筑景观,川西独特的建筑特色与风土人情呼之欲出。

为传播三苏文化,廖伦万和他的团队穷思竭虑。从高校和文化部门请来相关专家,把三苏文化细分为很多小主题,然后再用建筑的形式融入项目细节。例如黄冈东坡外滩的小品雕塑“东坡遗爱”,就来源于一个民间传说:苏东坡初到蓬莱,当时那个地方有个恶俗,第一个出生的女孩可以留下,以后生下的女孩一律会被鞭死。苏东坡知道后,把本来要被鞭死的女孩儿全部收留。“这充分体现了苏东坡对生命的尊重,值得后人传承和发扬。”廖伦万说:“我们请大师做了雕塑,那个雕塑做得非常经典,把苏东坡的这种文化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。”

文化惠民 打造城市会客厅
廖伦万认为,做文化地产,要从两个点上落地,第一点在产业,第二点在文化。就第一点而言,廖伦万很欣赏北京的做法,他去北京考察,发现北京很多景点和消费场所有最低票价,只收十块钱、八块钱;或者分时段收费,平时最低消费五十元、一百元,到了晚上十二点之后就下调到十元,这样就把文化消费平民化了。廖伦万强调:“我们的文化地产一定是接地气的,我们要把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、土特产全部挖掘出来,包装好。让消费者在一个城市除了购物,还能有更高的文化体验。”古语有云:“财聚则民散,财散则民聚”,如果唯有开发商独自挣钱,消费者、购房者必然持币观望;只有消费者、购房者、开发商与整个城市形成共赢,才会真正聚人气,形成财富的良性循环。廖伦万的“文化惠民”,就是用文化能量为地产注入生命力。

挖掘、传承一个城市的文化,打造一个城市的精、气、神,难度可想而知。但是廖伦万义无反顾:“土地是根,房产是载体,文化是魂,艺术表现是血肉。四者融为一体,就是可消费、可带走、可持续的文化商业地产。你看我现在卖房子,同样一块地,我一平方米比别人多卖两、三百块钱没有问题。但是房子卖了就卖了,没留下什么。我就想通过做文化地产,留下很多东西,我的企业可以延续发展;同样也能给市民和整个城市留下东西。我们把商业运营和文化结合起来,就能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城市文化商业。比如把苏洵教子等故事通过雕塑展现在大家面前,让你带着孩子来游玩时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故事;把川剧、黄梅戏、李伯清假打等本土的、平民化的娱乐消费引入项目,做免费晚会,让更多人来体验我们的本土文化;另外,我们还邀请了知名的编剧,把三苏的故事搬上舞台…把各种文化产业全部整合在一起,编一台戏,每个月换一个戏码,你挣钱,我给你提供场地,还给你补助,这既能传播优秀传统文化,又是一件惠民的好事。我这样做就是为了让我的项目成为一个城市的会客厅,当地人和游客一想到今天晚上到哪里去?一下就能想到我的项目,有吃的,有喝的,有玩的,多好。所以,我们一定要从商业的方式去看文化地产,因为它给城市带来的东西太多了,无论是就业机会,还是文化消费。”

持之以恒 搭建社会爱心平台
除了房地产企业家,廖伦万还有一个公众身份——慈善家。很多企业家盈利之后也会回馈社会,但是像廖伦万这样十几年如一日持续做慈善的却不多。在繁忙的工作之余,他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的弱势群体,实地考察了很多条件艰苦的地方,他的万景集团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赠款物达两千万元,先后捐建了小学、敬老院,建立了捐助贫困大学生机制和 “困境儿童”救助基金、青年创业基金等。去年,廖伦万当选为眉山市慈善协会首届执行会长;今年八月,廖伦万又荣获四川省首届“巴蜀慈善奖”,被评为“十佳爱心捐赠个人”。

“我是农民的孩子,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。小时候条件艰苦,能有今天的发展,是我从没有想过的,机会是社会给我的,我也有这个责任去回报这个社会。”采访的前一天,廖伦万刚去了捐赠的敬老院。说起捐赠的契机,是一次他去当地的车站,听说村里有150多位空巢老人,因子女长期在外打工。老人们生活水平、健康保障差异很大,生病甚至辞世在家而不能及时发现的现象时有发生:“当时我就在想,他们的子女也在为社会做贡献,但因为客观原因,很少照顾他们。我在这儿捐个养老院,可以让孤寡老人和这些空巢老人住进去,有专人照顾,就不会发生这些事了。我就一下捐了三百万,建了这个敬老院。”面对社会的褒扬,廖伦万谦逊地表示,他做慈善只是抛砖引玉:“你看,我捐建了敬老院,眉山市中医医院就接管,医院成立了医护队,定期帮老人作服务,剪指甲、按摩,体检。让老人老有所养,老有所医,老有所乐。每次去看望这些老人,看着他们幸福、开心,我也会从心底里觉得快乐。最重要的是,我通过这个敬老院,搭建了一个爱心平台,让更多人都能参与进来。”

花絮
除了工作和慈善,廖伦万不太愿意跟谈及他的私生活,因为“没什么好谈的”。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,廖伦万的日常生活非常简单,甚至到了单调的程度。在他眼中,成功与不成功,其实没有太大的差距:经常在家吃饭,很少出去应酬;偶尔的娱乐活动就是和朋友打打网球;最大的爱好是工作,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。他说:“我就是每天喜欢投入到工作中。”相对于慈善事业的慷慨大方,廖伦万对自己孩子的态度反而非常“吝啬”:“我想,孩子一定会比我强,我不会留给孩子很多钱。”
 
Site Map

网站地图

万景集团总部

成都市南三环

锦江创意产业园(创世纪26F)

联系电话:

4006818666